5月23日,凭借电影《我和我的祖国》和《长津湖》分别获得第18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导演奖和第19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导演奖。10月,执导的影片《志愿军:雄兵出击》上映。
2月,由陈凯歌担任监制及导演的《长津湖之水门桥》上映。7月,任2022海浪电影周艺委会主席。11月,获得第3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提名。
陈凯歌的电影创作具有哲理性以及开拓性的特点。他的电影充满了思辨色彩,在传统的故事层面上加了象征或隐喻,展示了特定时期的历史的延续性和变革性。他对民族生存方式的思索已经在一个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上,这也使得其作品对现实的审视跃入较高的哲理层次。因此,陈凯歌更像一个哲人,他的电影是优美和崇高兼优的艺术精品。此外,陈凯歌还对电影语言的开拓充满了期待和好奇心。在他的第一部作品《黄土地》中,他把黄土作为主体,占据了一块银幕的四分之三以上,而人被寄放在画框的边缘,被压缩的极其渺小。这是中国电影冲破理论框架,把重心放到表现力上的一个重要转折。(张丽辉评)[1][1]
陈凯歌是一个承载了中国电影文化特质的极富个性的导演,读书的嗜好带给他丰富的学识,不断的思考让他的思想变得宏大深邃,特殊时期的特殊经历强化了他对社会和文化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。他的电影虽然晦涩难懂,却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质和中国文人的精神追求。他的电影大多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息,有着极高的文化品格。(张英评)[2][2]
...详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