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近些年来表现突出的“现实主义”创作的优秀导演,文牧野目前导演的独立长片虽然只有两部,但都展现了统一的叙事主题与风格特色。同时,文牧野并没有像同样关注边缘人物的第六代导演那样,对社会现实进行过多的批判,而是秉持了正面价值观引导的创作理念。他偏爱现实主义题材,但并没有把它当作先锋主义来创作,而是在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上加入类型片、情节片的商业手法,使得电影在更大观众面的传播下,将小人物所特有的真、纯、团结等美好价值观进行更大范围的传播。文牧野用创作实践来表明,电影人也能进行通俗化、类型化、商业化的个人化作者表达。这为当下那些刻意将电影创作纯艺术化、孤立化,对市场、大众置之不理的青年导演,提供了正向创作指引。(符开栋 评)[17][17]
文牧野导演影片的题材从关注空巢老人、乡土情怀再到近几年的天价药问题,一直紧跟时代发展,现实主义选材的初心从未改过。他所塑造的一个个小人物都有血有肉,他们哭或者笑,观众也跟着他们哭或者笑,每一次看似在反映残酷的社会现实,但更多的是放大了这种境遇中人与人之间真诚的善意,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情。文牧野的电影作品在这个被商业化吞噬的电影圈里是一股清流,他用事实向大家证明艺术性与现实主义可以共存。他在努力进行艺术表达的同时,也不惧承担介入社会现实的责任,将镜头对准弱势群体和社会底层,努力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电影之路。(刘海蓉 评)[18][18]
...详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