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代表作品
  • 介       绍
    许鞍华(Ann Hui),1947年5月23日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,华语影视导演、编剧、监制。 1972年,许鞍华于香港大学进修英国文学及比较文学,并获文学硕士学位;随后赴英深造,在伦敦电影学院攻读电影课程。20世纪七八十年代,她是香港新浪潮电影制作人中的著名一员。曾获得四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(1983年、1996年、2009年、2012年),曾任香港导演会会长。 许鞍华的电影作品涉猎多种不同范畴,包括:文学改编、武侠巨著、半自传体、女性议题 。主要作品有《倾城之恋》《书剑恩仇录》《客途秋恨》《女人四十》《千言万语》《男人四十》《姨妈的后现代生活》《天水围的日与夜》《天水围的夜与雾》《疯劫》等。2012年3月,获亚洲电影大奖终生成就奖。2017年6月,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正式宣布许鞍华成为“2017年奥斯卡”新成员。2020年9月8日,许鞍华获第77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。
    许鞍华(Ann Hui),1947年5月23日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,华语影视导演、编剧、监制。 1972年,许鞍华于香港大学进修英国文学及比较文学,并获文学硕士学位;随后赴英深造,在伦敦电影学院攻读电影课程。20世纪七八十年代,她是香港新浪潮电影制作人中的著名一员。曾获得四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(1983年、1996年、2009年、2012年),曾任香港导演会会长。 许鞍华的电影作品涉猎多种不同范畴,包括:文学改编、武侠巨著、半自传体、女性议题 。主要作品有《倾城之恋》《书剑恩仇录》《客途秋恨》《女人四十》《千言万语》《男人四十》《姨妈的后现代生活》《天水围的日与夜》《天水围的夜与雾》《疯劫》等。2012年3月,获亚洲电影大奖终生成就奖。2017年6月,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正式宣布许鞍华成为“2017年奥斯卡”新成员。2020年9月8日,许鞍华获第77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。

星路历程

  • 2024
    2月,担任第7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评委。4月,入选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大师班.
  • 2021
    10月22日,执导的剧情爱情片《第一炉香》上映。
  • 2020
    9月8日,许鞍华获得了第77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;10月21日,与杜琪峰徐克林岭东等共同执导的 短片电影集《七人乐队》在釜山国际电影节首映。
  • 2017
    7月1日,执导战争类剧情片《明月几时有》上映,该片获得了第3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奖,许鞍华则获得了最佳导演奖;6月29日,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正式宣布许鞍华成为2017年奥斯卡评委。
  • 2014

获奖信息

人物评价

  • 许鞍华的作品,以女人为主线或母题的不在少数,数十年来,她尝试过各种不同的电影类型,但真正堪称细腻之作的,多数都与女性题材有关,比如《女人四十》《天水围的日与夜》,而《半生缘》及《倾城之恋》更直接取材张爱玲小说,显示出十分积极的为女性发声的态度。但若抛开两部张爱玲作品来看,突出女性的影片,在许鞍华来说,似乎都重复着同一个主题,即不是将主角作为对社会不满的怨女推出,而是力求在展示其如何面对这个世界的过程里,达成与这个世界的和解。女人在许鞍华电影中是一个温暖的存在,无论身处顺境逆境。不同于许多女导演迫不及待地要祭出“女性主义”大旗,许鞍华作品是“向下”的,依靠生活本身来解决问题。(《新京报》评)[1][1]
  • 作为导演,许鞍华在香港影坛上有着其特立独行的地位。她对类型片技巧的圆浑掌握,令她无论拍摄惊悚片、伦理片、武侠片以至纪录片,都挥洒自如。难得的是在商业市场的考虑下,她的多部作品仍渗透着浓浓而共通的作者信息:对过去历史的执迷、对飘泊人间的关怀怜惜、对个人与城市变迁的重视,使她的作品成为香港影坛上,罕有能平衡个人言志与类型取向的极佳示范。无论是借倾城传奇抒发末世感性,还是罕有地以基层运作故事背景,甚至以重现经典去写民族情,或是淡然低回地作自传,都能得心应手、言之有物。(搜狐娱乐评)[2][2]
    ...详情
CopyRight © 2022 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官方网站| 京ICP证10093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