师父 (2015)

  • 中国
  • |
  • 武侠  动作  文艺
  • |
  • 1小时49分钟
  • |
  • 2D 
7.7
力荐
0看过
0想看

灵感来源

本片根植于导演徐浩峰荣获《小说月报》百花奖小说双年奖的短篇小说集《刀背藏身》中的力作《师父》。这部小说的灵感萌芽,可追溯至徐浩峰早年在北京紫竹院公园的一次偶遇——一个售卖传统茶汤的小摊,此景触动了他的心弦,萌生了创作一个围绕茶汤文化展开的故事的念头。随后,在参与电影《一代宗师》剧本创作的过程中,徐浩峰有幸结识了叶问先生的晚年弟子梁绍鸿,“他不仅担任了梁朝伟的武术教练,也成为了我学习咏春拳的启蒙老师”。这一机缘如同火花般点燃了另一个创意的火花。两者灵感相互交织勾勒出了《师父》的叙事蓝图。

而谈起为何选择廖凡饰演男主角,徐浩峰坦言是因为廖凡形神兼似李小龙“我的创作意图是,一个成熟形象的李小龙重打奥义塔。”徐浩峰说。功夫片开创者李小龙的最后一部电影,是拍摄于1978年的未完之作《死亡游戏》。男主角闯黑帮老巢——奥义塔,层层往上打,一层一高手。徐浩峰坦言,《师父》的高潮戏,是向李小龙的最后创意致敬。只不过,竖的奥义塔,变成了横的天津长巷;顽皮少年李小龙,变成了中年硬汉廖凡[1][1]

创作理念

观众在《师父》中看到的武打动作,都是零威亚、零替身、零特技。“观众的眼睛是敏锐的,他们能够敏锐分辨出银幕上的真假。在巨大的屏幕前,任何细微的不真实都无所遁形。”徐浩峰认为,当前功夫片正经历着一个特殊的转型时期:“在上世纪90年代,大陆曾经和好莱坞发生强烈共鸣,觉得舞蹈化的功夫很神奇,但现在这个共鸣已经不存在。大家对于舞蹈化的功夫完全审美疲劳。我们要寻找另外一种能引起共鸣的东西。”而这正是徐浩峰所推崇的“真功夫”。

徐浩峰打破了观众对于传奇浪漫式武侠的期待,在《师父》中挖掘了一个等级森严的武师江湖,以此来反映社会现实和时代变迁。“武侠片在过去20年是属于流行文化,现在已经衰落了。我拍《师父》不是要弘扬武侠,是当做现实主义的作品去做。我做的不是青少年的流行文化,是一个成熟思维里的正常故事。我拍的是现实主义的武侠。” 从分类上看,《师父》属于并不主流的武侠片分支“剑戟片”,剑——短兵器,戟——长兵器,二字概括所有兵器。徐浩峰坚持,武打形态要以“打得有理、赢得漂亮”为标准,一招一式,“让武打呈现出古典建筑的理性”。《师父》拍完后,他特意出版了关于影片武打设计的解析书籍《坐看重围》,堪称“影史上首部武术指导的自著”。[1][1]

...详情

经典台词

  • -有言在先,我在天津做的事,不要问。猜到了,不要说。 -我是嫁人,不是卖身。你得给我句话,见你的心意。 -十五岁开始,每日挥刀五百下。这个数管住了我,不会胡思乱想。今日起,我以你为约束。 -一个月陪我逛一次街,吃一次螃蟹。 复制 复制成功 复制失败,请手动复制
  • 你是一个门派的全部未来。 复制 复制成功 复制失败,请手动复制
  • 男人对女人不重要,女人过的是自己的生死。 复制 复制成功 复制失败,请手动复制
  • 高手的生死决定一技的兴衰。 复制 复制成功 复制失败,请手动复制
  • 好日子不长久,但好日子过一天是一天。 复制 复制成功 复制失败,请手动复制
  • 今天我求一个人活着,这人离我两百米,我心念不强,再远怕不能应验。 复制 复制成功 复制失败,请手动复制
  • 我跟你们一样,也盼着耿良辰早日毁了,打完八家被逐出天津。毁一个天才,成就个门派。我不是他师父,是个算账的。 复制 复制成功 复制失败,请手动复制
  • -此人,伤人不伤命啊。 -他的命,天放我不放。 复制 复制成功 复制失败,请手动复制
  • 他犯的事,我担着。 复制 复制成功 复制失败,请手动复制
展开
  • 《师父》:徐浩峰的底气与别开生面的武侠电影

    《师父》:徐浩峰的底气与别开生面的武侠电影

    《一代宗师》之后,徐浩峰被传得越来越神。媒体渴望传奇,同行期待表现。除了作家、导演、武术指导这些常见名头,坊间谣言已声称这位学院老师成了某门派掌门。然而就像他和近几年声名鹊起的“学院派”导演无法轻易地...

    今日影评 CCTV6专业电影栏目2015-12-11
CopyRight © 2022 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官方网站| 京ICP证10093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