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“自我”的表达去碰撞“大众”的思考,还能够几十年来持续直击人们的内心,这对文艺工作者来说是非凡的追求;摒弃了“艺术家”的矜持,把商业与艺术捏合在一起开创自己的风格,这对创作者来说是非凡的境界;始终跟随时代,尝试新的创作手法,则是大多数“功成名就者”难以企及的非凡突破。敢于非凡,方见非凡。一路走来,李少红也在不断成长,她一直在寻找自我,在探索技术,在尝试与每个年代的观众对话。(《南方人物周刊》 评)[16][16]
李少红的作品一贯是强调内涵的,但她又是从不拒绝商业的。或许是女人天生的中庸与调和能力在起作用,李少红从来没有走到过艺术或者商业这两个方向的极端,相反在艺术与商业的结合上做得比她的男同学们更游刃有余。她早期的作品如《银蛇谋杀案》看似娱乐性商业片,其实却包含了很多人性的思索与心理的较量;后来如《血色清晨》虽打着探索的旗号却也富含商业元素;再后来一直到了《红粉》,李少红则达到了艺术与商业相结合的一个高峰。此后的李少红,由于外部环境的原因,一度远离了电影,但却在电视剧领域里开辟了一片新天地:从《雷雨》到《大明宫词》再到《橘子红了》,李少红打造的电视剧金字招牌在中国电影第五代中无出其右者。(《北京青年周刊》 评)[17][17]